贡生和秀才区别
秀才和贡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两个不同阶段:
1. 秀才 :
秀才是通过县级别的考试,即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三个阶段,每年举行一次,录取后成为生员,俗称秀才。
秀才在地方学校学习,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,如免税和司法特权,但不能做官,只能算是入门的学者。
秀才需要通过乡试考试,考中后被称为举人。
2. 贡士 :
贡士是通过京师会试全国级别考试,即会试,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,时间在乡试次年春季,故又称“春闱”。
贡士可以参加最后一级的考试,即殿试。
在明清时期,会试合格者统称为贡士,参加殿试后赐出身,方称进士。
贡士在唐宋时期相当于明清的举人,明清时期每科进士固定300人,贡士指会试通过者的300人,所有的贡士都是进士。
秀才要成为贡士,必须先通过乡试成为举人,然后参加会试。
总结来说,秀才和贡士的主要区别在于秀才是地方考试通过者,而贡士是全国性的考试通过者,且贡士有资格参加最终的殿试,有机会成为进士。秀才虽然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,但还不能做官,而贡士则更接近官僚体系的入口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秀才成功晋升为贡士需要哪些条件?
秀才和贡士在明清时期的地位有何不同?
贡士参加殿试后有哪些机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