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何必垫游巾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何必垫游巾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何必垫游巾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何必垫游巾”出自宋代宋庠的《新晴》。

“何必垫游巾”全诗

《新晴》

宋代 宋庠

夕雾休残雨,霏霞侧半轮。

溪河虽早夏,陇麦尚馀春。

灰月收全晕,泥龙落故鳞。

高花树端湿,芳篠箨梢新。

雷去壶犹电,风来扇未尘。

横琴聊坐啸,何必垫游巾。

《新晴》宋庠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新晴》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《新晴》中文译文:

夕雾消散了残余的雨,

霞光斜映着半轮明月。

溪水和河流虽然已经初夏,

陇麦仍然保留着春天的痕迹。

灰色的月亮收起了周围的光晕,

泥龙失去了昔日的鳞片。

高大的花树上仍挂着湿润的花朵,

香气袭人的篠竹新绿欲滴。

雷声已经远去,但壶中的电光还在,

风吹来时,扇子上的尘土未曾沾染。

横琴一边静静地坐着吹奏,

何必要垫上游巾来装饰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新晴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新明亮的天气和自然的赞美之情。诗中以夕雾消散、霞光斜映、明月高悬等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美丽的自然景色,展现了春夏交替的景象。诗人通过对溪水、河流、陇麦等自然元素的描写,形象地表达了初夏时节的特点。同时,诗中也融入了一些意象的变化,如灰月收全晕、泥龙落故鳞,以及高花树端湿、芳篠箨梢新等,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。

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,通过雷去壶犹电、风来扇未尘等描写,表达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和持久的特点。诗人还以横琴聊坐啸、何必垫游巾为结尾,表现了诗人宁静自在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抒发。

总的来说,《新晴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展示了诗人对美好天气和自然景物的欣赏之情,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恬淡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传达了自然美的感受和诗人对清新宜人环境的赞美。